浙江新鸿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宝嘉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深圳市森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腾飞之翼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捷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万晖五金有限公司
中山市黑将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博实结科技有限公司
佛山家乐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金洛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市富腾电机有限公司
迈多企业有限公司
广东雷霆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森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虹识技术有限公司
清华紫光
广州多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深圳市银方加博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艾泰克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键宁安防产品有限公司
深圳市百洛物联锁技术有限公司
进入2017年以来,智能锁品牌数量增加至千余家,行业内也出现了几个重要的发展概念,总结可以概括为人工智能、物联网、行业标准这三大关键词。这三大方面,是未来智能锁发展的下一个风口,而企业究竟能够把握住,就显得尤为关键。
拿破仑最引以为傲的不是他的赫赫战功,而是他主导制定的《法国民法典》;秦始皇的伟大成就也不在于修筑了万里长城,而是统一了中国的度量衡。自古以来,标准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而当今世界,标准化水平已成为各国各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把标准化放在重要的位置,并加以重视。
智能锁行业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标准化的助力。就在前不久阿里巴巴联合德施曼、FPC、晟元等200多家IoT合作伙伴计划联盟成员发布的《2017中国智能锁应用与发展白皮书》就对国内外智能锁标准化的发展现状和进展做了详尽的分析。
《白皮书》指出,就目前看来,欧美的家庭安防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已形成一套相对完善、严格的国际标准,而国内在这一块相对滞后。在美国,目前执行的是《ANSI/UL 1034-2004 Burglary-Resistant Electric Locking Mechanisms》 (防盗电子锁机械装置);在欧洲主要执行EN2209:2003、EN1906:2002、EN1303:2005 等检测标准;在国内与智能锁相关的主要有公安部主导的《GA 374-2001 电子防盗锁》及《GA701-2007 指纹防盗锁通用技术条件》。
《GA374-2001 电子防盗锁》其适用于以电子信息及其载体作为“钥匙”,以电动方式控制机械锁定结构启、闭的锁。包含的产品除电子防盗锁外,还包括相应的生物识别装置、读卡器、卡片等“钥匙”。按照产品机械强度、环境试验的严酷等级,将产品的安全级别由低到高分为A、B两级。
《GA701-2007指纹防盗锁通用技术条件》是在《GA 374-2001电子防盗锁》标准基础上,明确了指纹防盗锁的基本组成,包括“指纹识别及控制部分”和“防盗锁体及外壳部分”,并对指纹防盗锁安全级别同样由低到高划分为A、B两级。标准对指纹防盗锁的机械安全、功能、性能、电源 等内容进行了描述。
同时,2016年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联合德施曼、汇泰龙、必达等行业知名企业制定了最新电子锁防盗标准,目前文稿已上报公安部,新版标准在《GA 374-2001电子防盗锁》的基础上作了较大修改,其中包括提升了产品B级安全标准、增加了新技术防盗手段的相关要求、并增加了部分信息安全相关安全要求(如用户管理、传输数据安全加密)等。
据悉,新版标准对电子及信息类内容的加强,规范了企业行为,使行业企业在生产及设计过程中,增加了更多参考的依据;同业科学竞争,促进行业内企业的优胜劣汰;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促使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保障产品安全性能。
众所周知,安全、稳定的智能锁离不开机械部分的支撑。新标准对机械锁强度做出了新的规定,A级智能锁承受轴向静压力为1000N,B级为3000N;A级智能锁侧向静压力为2000N,B级为6000N;A级智能锁锁壳承受3000N,B级为5000N。《白皮书》认为,行业内主要品牌均能达到这一标准,只有一小部分小企业达不到相关的要求。
除了机械强度之外,防技术开启也是用户关注的关键点。新标准要求,由专业技术人员采用技术手段实施技术开启,A级电子防盗锁在5min内不能被开启,B级电子防盗锁在10 min内不能被开启;在互开率方面,A级锁为≤0.03%,B级锁为≤0.01%;
在防破坏性开启方面,A级智能锁防钻时间为15分钟,B级为30分钟;A级锁防锯时间为5分钟,B级速为10分钟;A级锁防撬时间为15分钟,B级锁为30分钟;A级锁防拉时间为15分钟,B级锁为30分钟;A级锁防冲击时间为15分钟,B级锁为30分钟。
《白皮书》指出,行业内主要品牌在机械强度、防技术开启、防暴力开启等方面,基本能按达到上述标准,只有部分小品牌由于成本、技术、设计等原因,不能严格执行标准。由此可见,目前市面上的智能锁绝大多数在机械部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是完全能满足用户的日常使用需求的。
同时,除了对机械部分的安全做出新的要求外,新标准还新增了电子应用方面的安全要求,对试图解密,撬锁,访客、保姆等外人的进入,被挟持等多种非法活动场景,也规定了相应的安全措施:
比如新标准中的“5.5.3输入错误报警”一条要求,采用未授权的电子钥匙和/或生物钥匙连续五次输入错误后,电子防盗锁应能给出报警 提示或发出报警信息,同时电子防盗锁应能自动进入无效输入状 态,且无效输入状态应至少持续 180s;
新标准中的“5.5.4防破坏报警”一条要求当防护面遭受外力破坏时,电子防盗锁应能给出报警提示或发出报警信息;
新标准中的“5.5.7使用时限设置”一条要求,应能设置联网型电子防盗锁的电子钥匙和/或生物钥匙的使用时限,在使用时限内电子钥匙和/或生物钥匙应能正常开锁,超过使用时限的电子钥匙和/或生 物钥匙应不能控制开锁;
新标准中的“5.5.10胁迫报警”一条要求,具有胁迫报警功能的联网型电子防盗锁,在本体上输入胁迫信息后,应能向远程终端 发出胁迫报警信息,同时在本体上不应有报警指示,且应能正常开锁。
《白皮书》认为,就目前看来,行业内的核心品牌能完全执行上述的电子应用方面的相关要求,只有部分小品牌由于成本、技术、设计等原因,不能严格执行标准。
标准还要求联网型电子防盗锁应能将本体上产生的输入错误报警、防破坏报警及事件记录等信息上传至远程终端;应对远程终端与电子防盗锁之间传输的数据或指令进行加密。但《白皮书》指出,目前部分厂家使用软加密,只有极少部分厂家采取硬加密,总体来说通讯方面的加密还需要加强。
同时,《白皮书》还分析认为,新标准在安全性方面还有待提高,比如安全分级需求必要性高、信息安全重要性提升、信息安全内容尚不完善,关注层面集中在应用层,未涉及信息安全全产业链等。
同时,《白皮书》建议配合已有的公共安全行业门锁类标准,建设符合行业需求的门锁行业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建立自下而上的信息安全技术要求,从芯片设计到上层应用再到远程云服务,分层次建立安全技术要求;研究各层级内安全分级需求。推动跨层级的基础安全服务产品推广应用及标准化,降低安全成本。
从《白皮书》的分析和目前的行业现在来看,在机械部分的安全性方面,大多厂家均能达到相关的要求。但是在智能锁使用过程中的远程解锁、远程信息传输、用户密码等联网的各个节点,很多小品牌的产品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不少大品牌相继提出智能锁应采用金融级SE芯片,是智能锁做到软硬加密,在用户密码、信息传输的每一个节点必须加密,保障用户信息不被泄露,同时保证智能锁不被黑客攻击。
而在联网安全这一块,2017年阿里ICA(IoT Connectivity Alliance)联盟,讨论制定了物联网终端安全标准化工作,从芯片设计标准化开始,逐步建立智能门锁信息安全体系,并设立大规模应用推广小组,进一步推进智能锁标准化的落地,我们也希望这一标准能切实对智能锁安全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